2007年12月20日 星期四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班傑明,一個跟大學畢業的新鮮人,對於未來還沒有很明確的藍圖,卻在這個時期碰到了困難的感情問題,羅賓遜太太主動勾引他,而他自己則愛上了羅賓遜太太的女兒,這樣的考驗下他要如何自處?到追求到自己真正的愛情?身處在這樣迷失的狀況,一個大學剛畢業的年輕男孩該如何找到自己?!


其實我不太懂羅賓遜太太的想法,也對她的做法感到不同意,比較同情她的女兒,她和班傑明是互相喜歡的!!但是這樣尷尬的景況,迫使每個人都要付出代價,也讓班傑明了解到真愛,在追逐真愛的過程中也找到自己,也許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但是勇敢追求自己想追求的人事物,都是一場精采的冒險成長故事,激發出自己內在的能量,向著目標努力。


身為大學生的我對於未來感到同樣迷惘,但是我相信"路是無限寬廣的"路有很多不同的走法,端視於自己如何去開創屬於自己的人生 。人生當中有許許多多課題,要在自己的生命裡寫下怎樣的故事?要在自己的生命裡描繪出怎樣的藍圖?操之在己。在大學裡有很多需要學習的,每個人要的都不同,也因為大學是個比較開放的環境,每個人都有權力去追尋自己想學的想體驗的,只要能力得宜,要開創出如何璀璨輝煌的一頁都是有可能的。

看完<<畢業生>>後,我思索著,當有天我是畢業生了,我在大學裡有什麼值得回憶和驕傲的嗎?我有創造出自己的價值嗎?雖然可能未盡人意,但是這一路的成長以及認識的人,都是令人珍惜的,我也很希望自己在畢業時能夠比現在更有勇氣更加成熟,儘管未來考驗會更多,壓力會更大,但是都能保有赤子之心^^!!!在自己的領域發光發熱,一切盡其在我,勇敢開創。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懵懂無知的時期,現在回想起來也許會覺得自己當初真是不夠成熟,不夠果決,但是也正因如此,經過一些生命的碰撞,也才能激發出不同的火花,"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也是因為這樣才讓我們在未來的人生中更加有智慧、更加圓融。

2007年12月13日 星期四

真愛難尋?

真愛會在什麼時候出現誰都沒有答案!

但是若在婚後數年,當真愛來臨......?那麼在道德與情感中的掙扎,該如何是好?
是選擇繼續留守自己的家庭,或者是追隨心愛的人遠走高飛?

<麥迪遜之橋>娓娓道來這段黃昏之戀,帶給一個平凡家庭主婦的衝擊,沒有深愛過又怎知真愛的可貴?!所謂愛情我想是沒有一定的道德標準的,當下她所想到的以及她所能做的,就是做好一個媽媽與妻子的角色。在片中有個片段深深震撼著我,就是在雨中她的丈夫開著車,而她面臨到人生最大的掙扎,要不要開車門下車,追尋著真愛?!也許拋家棄子的控訴太大,這樣的控訴也不公平,但她就是無法承受這樣的罪名而安心的追求一輩子只有一次的真愛。這段掙扎彷彿有一輩子這樣久。其實看完這部片子內心感到十分惆悵,也許她陪著丈夫過一生,過著平靜的生活,生活瑣事與照顧好家人仍是她生命的全部,內心之中渴望的那一份感情,好好的收藏在心中最深最深的地方。在片中對她丈夫的描寫雖然相當的少,但是卻也感受到他的溫和木訥,也從不過問妻子不願意透露的心事,可能也因此他們能一如往常的繼續共同為生活和婚姻的經營努力著。

我看完後思索著,如果我是她,我會怎麼做?再者,如果我是她的兒子或女兒?如果我是那個丈夫?抑或者我是男主角?很多是問號在腦海,其實我很感動她的兒女在知道實情後,選擇成全他們的母親,讓她能在為家庭奉獻一生後,和心愛的人長眠,做出這樣的抉擇確實不容易,要接受這樣的事實也是難矣!身為女性,看完這部電影不免會為女主角的理性和感性,犧牲奉獻,而感動動容,也對之後她的兒女的轉變感到欣慰,覺得當初她決定留在家庭是對的。

人生中許許多多無可奈何,對的人不是在對的時間出現,徒留一聲嘆息。也許就像女主角說的,把這美好的記憶收在心裡,讓這美麗的相遇永遠都留存心間。最後,她的兒女因為母親的勇氣而得到很深刻的學習,開始懂得珍惜所愛,好好經營感情,找回那一份真愛 。

2007年11月30日 星期五

再給你一次機會

索拉力星(Solaris)
這部片子跟想像中的科幻片差很多,剛開始看的時候有點提不起興趣,感覺步調有些緩慢,似乎在鋪陳著什麼?心想又是探討基因或者外星人變成人類模樣之類的,可是故事卻漸漸走入引人入勝的情節......,只是我一直看的很不專心...。
原來索拉力星具有神奇的魔力,它能擷取人類過去的記憶,然後將在現實中已經失去的人複製出來,當過去與自己生命中有著愛恨情仇的人在死後又出現時,我們將會用什麼態度去面對呢?這種失而復得的心情,確實是五味雜陳!我好奇的是彼此之間共同的記憶是否也能完整copy,就像課堂上同學提到的,這個人再回來是用自己對他人的觀感而製造出來的,但是我們觀感的他人,是他人真實的面貌嗎?要是複製出來的人只是外貌相同,那我能接受嗎?這些因著回憶而被複製出的"索拉力星人"並沒有和主角真實去經歷一切的事物,他們所有的行為模式都像是已經灌輸好的基模,他們有感受,也有思想。
其實這樣還頗讓我感到毛骨悚然,所以我能體會到故事的男主角,在第一次看到去世的妻子回來,所受到的驚嚇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他理智戰勝情感的覺得這不是對的,他不相信這是他的妻子,而要把妻子送到太空時,我看到他的驚恐與一絲不安不捨,我想如果是我也應該會先是很驚恐,之後依然會很開心的接受我所愛的人再回來的事實。所以,當再給我一次機會去重新面對我所愛的人,我想我會好好把握跟珍惜的,如果有遺憾的話,就好好彌補遺憾。
故事最後,我想不論他們是不是當初的自己,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他們更懂得愛與被愛,而且再一次深深愛著彼此,珍惜相聚的每一刻,共同的回憶是可以在未來攜手創造的。看完這部電影我在思考,真實的生活中,不可能有死而復生可以彌補的,所以要學習著把握當下身邊的人事物,因為機會稍縱即逝,很多不必要的爭端和誤會都變的很渺小,生命很脆弱,時間很短暫,珍惜每一個當下以及在身邊或不在身邊的人吧!!

2007年11月15日 星期四

人因夢想而偉大

"千鈞一髮"(Gattaca )
一部看似探討"基因優化人"(其基因經過特殊篩選,基因品質優秀者)與"非基因優化人"的科幻片,但是,其實寓意深遠,說明努力終究能夠克服先天基因不完美,一段力爭上游的奮鬥故事。

片中兩位主角,「非基因優化人」Vincent,努力想飛上太空,但是礙於不是基因優化人的身分而受阻,不過他仍不改其志,和「基因優化人」Jerome,(一位因為後天因素不良於行的基因優化人)合作無間下,終究成功飛向宇宙,Vincent就這樣成了Jerome的替身,然後努力的朝著自己的目標邁進,Jerome給了Vincent一個基因優化人的身分,而Vincent給了Jerome夢想和希望。但是一場主管的謀殺案,一根頭髮,幾乎要讓Vincent原形畢露,雖然事後證明不是他殺了主管,而是另一位基因優化人(基因中無暴力傾向的)所殺的。這樣的劇情安排我想是編劇的用心,基因難道就能足以代表一個人的所有一切?在心理學中我們相信,後天環境對於一個人也是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的,正因為我們隨機排列的組合,造就了每個人的獨特,成就了這多元的世界。試想,假若有天,每個人都是基因完美,任何病痛挫折都可以在出生前避免掉,那麼人生還有什麼好期待的驚喜呢?如果一出生下來,一切都註定好了,安排好了,這樣的生命又有什麼植德冒險的呢?!人因夢想而偉大......。每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都有自己的生命價值,我也相信後天的環境跟努力,或多或少可以克服先天的不足,生命的偉大難道不是因為"超越"和"突破"嗎?!

如果一點皮屑、一滴血液,一根毛髮,就能夠把一個人真的看透,那我覺得這個世界將充滿制度化,缺乏人性而可怖,任何人將可以輕而易舉的辨識他人身分,那麼還有所謂親情、友情和愛情,充滿感情的社會嗎?看完這部影片,我總覺得人類的想像真的很豐富,科技也日新月異,只是回過頭來,人們還是會走向原點也渴望原始的,回到那最初單純的人事物,畢竟,違反自然,最後受害的還是人類自己吧!!!

2007年11月1日 星期四

真相的背後

HBO<真相拼圖>用一種類似紀錄片的手法拍攝,訪談的相當多位當地居民,試圖拼湊找出兇殺案的"真相",看似不相關的一切,其實都緊密的交織著......。

其實在看這部電影時,我一直覺得很不輕鬆,因為訴說的是一個真實的同性戀者的凶殺案,心裡覺得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只要不干擾到他人,沒有人有權力剝奪他人的生命的!不管受害者的身分是什麼,這是一樁兇殺案,就是會令人毛骨悚然,我並不會帶著任何偏見來看待。整部片子沒有拍出任何模擬現場的畫面,沒有任何血腥,但卻感受的到那種暴力與殘忍。劇中也沒有呈現出受害者的真實相片,我在想,這也許是不想為同性戀者"貼標籤",記得劇中警方在調查案件時,他問兇手之ㄧ案情,而兇手卻回答他,受害者看起來就是同性戀的樣子。這顯示出刻板印象所造成的偏見,導致不夠正確的訊息引起不恰當的反應。當時我在思考什麼是同性戀應該長的樣子?!雖然我的期待最後落空了----沒有任何受害者的長相訊息,但是我很欣賞這樣的拍攝手法的別有用心,保持客觀是我觀看時的心理狀態。片中很多極端份子對同性戀充滿敵意(hostility)的程度令我有點吃驚!!可能是年代有些差距,現在社會大多能保持中立態度,我的態度是"尊重"。

到底有多深的敵意導致攻擊行為的產生?這種情緒性的攻擊,是如此不理智的舉動,發生在一個純樸的美國小鎮,長久以來大多數的居民的觀念是無法接受"同性戀者"(所謂非主流的價值觀),所以也會帶給他們的下一代這樣帶有點扭曲的價值觀,我覺得任何人事物,可以就主觀官感去喜歡或不喜歡,這是每個個體的權利,但是去傷害別人的身心安全與健康,實在是令人難過。不喜歡的不代表不能存在或是沒有存在的價值。

事件發生各界聲音沸沸揚揚,有一群人願意站出來捍衛正義時,那一幕是令我感動的,遊行的隊伍剛開始只有少少的幾個人,接著越來越多的人站出來響應,讓人看見世界的溫暖,相信這世界是有天使的純潔的翅膀的,那翅膀足以抵擋人性的醜陋、偏見和暴力。到了最後真相如何以不是大眾的焦點,因為它所引發的效應和價值觀,以深深的震撼著人心。整部電影到了最後,一塊塊拼圖拼湊出一幅圖畫,不只是一個真相,而是受害者在生命消逝前,眼前所看到閃閃發亮的燈火城市,這世界還是充滿愛和希望的。

2007年10月27日 星期六

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上禮拜的"視角"課程讓我開始會去留心,電視和電腦離我有多遠?以前為了視力保健,大家總是說:"看電視不可以離電視太近喔!"但是,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家庭劇院投影電視、液晶電視和電漿電視的問世,大大的降低了傷害眼睛健康問題,我們現在要追求的是一個更高品質的----視覺饗宴!!

自從離家上大學,電視開始離我越來越遠,幾乎要從我的世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電腦陪伴我的時間更長,然而回家有大電視可以使用的我卻發現到:雖然有電視,但在沒有和家人一起觀賞的時候,我選擇用自己的筆記型電腦看租片電影,這聽起來是個弔詭的事情,經過上週的知識學習,我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選擇了!一切都是因為"視角"呀!!!!

以下是利用視角計算公式:atan(W/2L)*2來檢驗,日常生活"觀看"與"距離"的效果,是否有達26度~36度的視角範圍。(視角公式算出來的是"弧度"要轉換成"角度"喔! 一弧度約等於57.3度)

閱讀書籍
中文字的寬度:0.3cm,與文字距離:36cm,視角:0.48度。
英文字的寬度:0.1cm,與文字距離:36cm,視角:0.16度。

觀賞螢幕
電視的寬度:121cm(液晶寬螢幕),與電視距離:414cm,視角:16.6度。
電腦的寬度:31cm,與電腦距離:70cm,視角:25.2度。(稍為符合喔!!)

電子報
中時電子報文字寬度:0.4cm,與電腦距離:70cm,視角:0.3cm。
聯合新聞網文字寬度:0.3cm,與電腦距離:70cm,視角:0.2cm。

有了以上的數據後,開始著手改善視覺環境吧^^
首先,由於住的地方沒有電視,所以我在此只針對電腦來改善了!
把筆記型電腦稍微拉近,椅子也拉近些,此時,我的眼睛和電腦的距離是60cm,計算後的角度約為30度,觀看了一集的日劇。感覺的確比平常要來的有真實感,而且眼睛餘光比較不會去注意到週遭,不易受旁邊物品的影響,而分散了專注力(可能真的太近了^^""),視覺效果震撼度和清晰度也比以前足夠,因為日劇通常不長,大約40分鐘,所以不至於感覺眼睛太疲勞,以後用電腦看電影會知道要把電腦拉近一點了。但是如果用電腦來閱讀文字而且又拉近距離讓角度達到30度,會太靠近電腦,產生不舒服感,雖然字字清晰,但是一下就眼睛酸澀,所以我應該還是會跟電腦保持一點距離,以看的清楚就好為原則。看書時,因為從小被父母囑咐:頭不可以太低(雖然我自己愛看電視,還是近視了>.<)要與書本有30cm的距離。因此,我看書的時候會習慣坐挺身體,累了才會彎腰貼椅背看書,(也可能和身高有關,眼睛到桌面書本的距離會超過30cm。)

觀看的角度、亮度、環境舒適度......不同,對視覺的感受也大不同,為自己創造一個舒適的視覺環境,用適當的距離,選擇適當大小的螢幕或字體,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經過課堂老師的介紹,讓我開始有了這樣的認知----注重視覺品質!!為生活加分*^^*

2007年10月10日 星期三

"色"與"戒"的愛恨交織

上週五帶著好奇的心情和大家一起去看電影,看的就是熱門的----色。戒

其實早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已經看過了張愛玲的原著,當時我想像著的故事畫面和後來看電影的情節並沒有太大的出入,只是電影利用了藝術的手法,把精隨一一呈現,看完了電影才算是把這個故事給看懂了!整部片子的氛圍有濃濃的老上海味道,感覺的到李安導演的考究與細心,一開始感覺到雖然時代紛亂,但是單純的學生生活還是那樣的繽紛,然而這一切就在一個暗殺計畫的展開而變得越來越複雜,越來越無法自拔,最後走向滅亡。

電影表面像是愛國愛民偉大壯烈犧牲的時代片,內容上像是大時代兒女的情感糾葛、愛恨情仇之感情片。然而本質上,我覺得它談的是一個人從極度防衛的狀態,就連肉體也付出了,但內心是如此戒備,一直到最後放下防備愛上對方的內心轉變與掙扎,其中的痛苦與犧牲有多巨大。我覺得看這部電影讓我感覺到很沉重,整部電影充滿著戒備感,處處防範著自己與他人,避免自己越了"界",避免受到他人的出賣,感覺活在當時的情況是十分艱難與辛苦,看完電影心裡很沉重而憂愁,因為從電影一開始這樣子處處戒備,諜對疊的氣氛緊繃到了最後,緊繃過後又是一個悲情的結束。真正相愛的無法結合,處處防備的最後卻相愛而無法相守,真是個複雜的糾葛。

電影完畢我坐在椅子上沉澱,久久無法思考!!太多的情感愛恨交織其中,太多難解的情感與情緒參雜,到現在一想起,腦袋還是會轉呀轉的!因為很多的疑問在心底,為什麼王佳之願意加入第一次的行動?我覺得難道這不是一種從眾的心態嗎?對她而言,戰爭並沒有給帶走她的家人,只是她的爸爸在國外娶了一位女性,感覺上這讓她受到了比戰爭帶來更大的傷害,況且召集人是自己所心儀的對象,也讓她產生意願,真正因為愛國的情感而加入的成分也許並不高吧!而王佳之被失散許久的鄺裕民找到後,又被說服加入了第二次的行動,也許這次一切時機種種都更成熟了,但是她已付出很大的代價,為何又到加入第二次,我想這次不單單只是為了心裡所愛的鄺裕民,而是像社會心理學所說的"信念固著",明知道機會很渺茫,而且已經失敗過一次,讓很多人都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後,他們仍然義無反顧的行動,試圖想要維持所謂"正義世界的信念"(belief in a just world)但是這一切真的值得嗎?

王佳之想盡辦法接近易先生,然而謹慎的易先生卻不知道身邊的王佳之是假裝"麥太太"的特務,他們的交往我想也許可以用認知失調體論來看,王佳之會覺得這是唯一的選擇,否則未讓目標起疑心,所以既使她再不願意,一開始都會說服著自己跟易先生在一起的。但是,一枚戒指讓王佳之體會到易先生是愛自己的,而王佳之自己也開始真正的愛上了易先生,於是做了能可犧牲自己也不希望易先生被暗殺的選擇,這樣真的是真愛??還真是耐人尋味,令人費解呀!

2007年10月5日 星期五

電影...挖寶去

這是我第一次瀏覽電影相關的英文網頁,感覺很新鮮,以前大多是用YAHOO的電影來觀看資料,總覺得資料極少。IMDB和Rotten Tomatoes都很有可看性,比起自己之前瀏覽的一些中文網頁都來的更加資源豐富,尤其一些年代比較遠一點的片子或是其他國籍的電影(例如:義大利、希臘……等。)這些網頁整理的比較完整,並且可以看到很多一樣看過本片的人的評論。IMDB和Rotten Tomatoes各自有各自的特色,以下是對於初次使用它們的小小心得。

首先,介紹一部讓我印象深刻的電影,再分別使用兩個網頁來搜尋我所想看的東西。

海上鋼琴師(The Legend of 1900),是我在國中的時候和家人一起去”新竹市立影像博物館”看的義大利片,那個地方免費開放給所有市民欣賞許許多多的經典電影。故事是在訴說一個從小就在船上生長的鋼琴家,面對一次次為了愛情與理想而下船的抉擇,但他始終不願意踏上”陸地”。他的故鄉就是海上,面對陸地上一棟棟的建築物,讓他無所適從。對他來說,琴鍵是有限的,但是可以表現出無限的情感,陸地延綿不絕,看不到盡頭,令他內心害怕不已。雖然當時我的年紀還小,但是片中有許多令我感動的畫面,尤其是主角在做抉擇的內心戲,絲絲入扣,整部片子有種藍色的色調,也許因為背景是海上,又或許是導演想呈現出一種憂鬱到基調,海上鋼琴師的音樂配樂也十分精采,我還為此買了CD來收藏,但是當時並未詳細的去找尋電影的相關資料,剛好藉此機會來重新認識”海上鋼琴師”。

在網頁IMDB中,以The Legend of 1900來搜尋,找到的很多電影的基本資料,像是導演、編劇、上映日期、類型、情結……等等。其中我很喜歡網頁的整理和巨細靡遺的介紹,很多可以點選細讀的資訊相當方便,像是想多了解本片的導演或演員詳細資料都有所統整及相關連結,很有趣的是他還有很多討論區評論和fun stuff,看了Trivia才知道原來真的有電影中的維吉尼亞號,在1904年建造,並在1954年報廢,很驚訝的發現她和鐵達尼號的關係,當年鐵達尼出事時他是附近的船隻,並且有和鐵達尼通過無線電。在Quote可以找到電影中的經典對話。主角1900:You rolled out in front of me a keyboard of millions of keys, millions and billions of keys that never end. And that's the truth Max, that they never end. That keyboard is infinite... and if that keyboard is infinite, then on that keyboard there is no music you can play. You're sitting on the wrong bench... That is God's piano.

而Rotten Tomatoes則讓我感覺是個可愛又溫馨的網頁,作風十足美式的多元化,一開始會有很多人的評論,提供自己的見解。不像IMDB般的一目了然呈現出來,在Rotten Tomatoes打片名去搜尋時,很多大的子標題可以點選其中包含相類似的片名。對於片子的內容介紹比較簡潔,雖然也是有相關的資訊介紹,像是導演和演員,但是不比IMDB詳細。在about的地方還會指出movie mistakes感覺超新鮮有趣的,而且網友們發現的問題還真是一般人看電影不會去太注意的地方。像是主角1900在和他最好的朋友第一次在船上見面時,他的好朋友吐了,於是他到底是吐在碗裏還是花瓶,為何明明是看他吐在碗裡,當鏡頭角度可以看到碗時卻是空的!?看完後我覺得他們真是太強了!可以去當檢察官囉!!我覺得自己不會如此鑽牛角尖地看電影耶!

關於這兩個網頁我還需要多試幾次去熟悉整個網頁環境,經過這次第一次使用雖然還未完全上手,但是已經發現了不少驚喜與精彩,只要有時間我就會多利用這項資源,來查閱我所想知道的電影。希望你也可以在當中找到想知道的資訊。

2007年9月20日 星期四

電影與我

我喜歡看電影~
尤其是溫馨感人的劇情,或者能發人深省的內容都會引發我的興趣。電影,除了聲光刺激,也常常用各種不同的手法去詮釋一個故事,而觀賞者能在兩三個小時之中去體會到很多事情,可以打開視野與學習看待事情的不同角度,曾經也在學校通識課修過"小說電影與人生",開始刺激我去思考很多事情,像是一些人生必經過程的轉變如何去調適自己?或者是著用別人的觀點來看待同一件事,我們都是芸芸眾生中的平凡人,但是往往看似平凡卻又是那樣不平凡,電影對我來說就像是有種魔力,好像可以發現蘊含在自己身上那股深沉的力量般,藉著電影的訴說來發現更多的驚奇!
而且既使是喜劇片也可以笑中有淚、淚中有笑,例如"命運好好玩"訴說著我們常常無法活在當下,而且也無法倒轉時空,電影裡的人物就像是看電影的大眾,汲汲營營的朝朝暮暮生活著,他提醒我們只要你現在開始把握當下學習珍惜身邊的人,都會有機會重新選擇的,於是我們學到珍惜與接受,知道好人是值得休息一下的!!幽默詮釋人生中嚴肅的議題,這是在去年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電影。
人,因為有很多現實上的限制,但是電影的想像力無窮,我們不能飛,而且也沒有魔法棒,我們既不能"回到過去"更不能"回到未來",電影~滿足了人類的想像力。因此也成就了人類的偉大,我覺得電影是各種藝術手法的結合,凡是文學、音樂、繪畫........都涵蓋在內,所以也認我漸漸了解到一部好電影的誕生是如此不容易。看電影、選電影以及跟誰一起看都是有趣的心理歷程,為什麼有些電影很能引起我的共鳴與感動,有些電影讓我敬謝不敏,像是恐怖片和太血腥暴力的片子.....等,希望藉由修習這門課"心理學與電影"讓我能夠藉由電影來對照心理學的知識,進而得到更多智慧與成熟,加以一種更開放的胸襟去--看 電 影。有的時候看影評也是一種樂趣,雖然寫的人的觀點跟我不一定相同,但是在這樣的過程中也會發現每個人所關注的觀點不同,而且有些概念是我沒去注意過或者根本不知道原來可以如是思考的,就像是剝洋蔥,一層層的去看見真實,一種更貼近生命歷程的思維。
我在看電影時往往會很有期待的心情,看完也會"反芻"一段時間,對我來說,電影是多元的,正如同我不喜歡過於一塵不變的型態般,電影時常會帶給我新思維,也許只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小概念的傳達,透過電影的"放大",見微知著,也會來給我可能是一段很長的時期的省思,如此大的影響讓我認知到----電影,不只是娛樂,而是寓教於樂,雅俗共賞呢!